花乡水城迎盛事,浓情端午践文明。6月7日上午,2024年云南省“我们的节日·端午”主题文化活动启动仪式在宜良县举行。
为进一步加强廉洁文化建设,弘扬家庭传统美德,西山区前卫街道前卫社区在端午节来临之际,组织社区党员、群众开展“清风‘粽’动员 家风助清廉”端午节主题活动。
6月4日,五华区黑林铺街道沙沟社区党委联合富滇银行高新支行,共同开展“我们的节日·端午”暨“浓情端午·传扬‘廉’香”系列活动,将节日习俗与党纪学习教育相融合,营造崇廉尚廉、风清气正的节日氛围。
端午起源:端午节,又称端阳节、龙舟节、天中节等,源于自然天象崇拜,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。仲夏端午,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,处于全年最“正中”之位,即如《易经·乾卦》第五爻的爻辞曰:“飞龙在天”。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、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,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,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,节俗内容丰富。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,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,至今不辍。
端午节,本是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、祈福辟邪的节日。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,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;也有纪念伍子胥、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。总的来说,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“飞龙在天”吉日拜祭龙祖、祈福辟邪,注入夏季时令“祛病防疫"风尚;把端午视为“恶月恶日”起于北方中原,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。
端午节与春节、清明节、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。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,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。2006年5月,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;自2008年起,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。2009年9月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》,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