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近一百元约_qq300块2小时快餐,100元三小时约,附近学生200元随叫随到郑州

当前位置: 中国昆明文明网首页 > 文明创建

富民县东村镇:多措并举以移风易俗“小切口”推动乡风文明“大变化”

2024-12-18 15:43 来源: 富民县委文明办、东村镇

近年来,富民县东村镇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为中心,扮靓“面子”、做实“里子”,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纵深推进移风易俗工作。通过强化党建引领、突出制度管理、坚持示范带动,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,不断激发乡村“善治”内生动力,持续深化基层精神文明建设,让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。
强化党建引领,筑牢文明根基
积极推行移风易俗,不断探索推广“一约四会”等基层社会治理新机制,依托镇、村两级网格化体系,走街串巷花式多样宣讲,乡村治理水平显著提高,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,文明新风扑面而来。
“四会”完善自治体系。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移风易俗全过程,以党建引领道德评议会、红白理事会、村民议事会、禁毒禁赌会“四会”组织,建章立制引导文明乡风?;⒒踊愕持Р空蕉繁だ葑饔?,实现乡村红白理事会、村民议事会、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全覆盖。党员干部带头,积极发动群众参与,统筹“关键少数”和普通群众,以德化人、以理服人、以情感人,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共育文明乡风,共同打好移风易俗“组合拳”。
构建网格体系实现全覆盖。把挂钩工作组、村“两委”班子、十户长、党员、志愿者等人员编成小组,构建网格体系包干到户,依托网格体系,每名党员亮身份、亮职责、亮联系方式,常态化走访和电话联系,向村民询问收集抵制大操大办、铺张浪费以及推动移风易俗的相关意见建议,并在走访联系中教育引导群众遵守社会道德规范,倡导文明新风。
多维宣传营造乡风文明新风尚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(站)阵地,组建7支志愿服务队,走村入户进行移风易俗理论宣讲,通过拉家常、发放倡议书等方式,将“小故事”演绎成“大道理”,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,打通移风易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同时依托线上平台,利用微信公众号“人文东村”发布移风易俗倡议书及相关宣传内容,形成线上线下联动。目前,富民县东村镇开展各式各样的宣讲活动,覆盖群众2000余人,引导群众自觉做移风易俗的宣传者、践行者和推动者。
突出制度管理,因地制宜“移”出新风尚
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应坚持疏堵结合、标本兼治。只有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工作,绵绵用力,成风化俗,坚持下去,才能真正激发乡村的内生发展动力,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、安全感和获得感。
村规民约新标尺,制度约束建新风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将村规民约作为基层自治工作的抓手,利用村民会议、党员大会等多种方式向群众征集意见建议,广纳民智、尊重民意,让群众积极参与到村规民约的修订中,因地制宜修改完善符合村情的村规民约,内容既涵盖廉洁文明、环境?;ぁ⒒肪痴蔚裙彩挛?,也涉及红白喜事、尊老爱幼等乡风文明建设,把禁止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纳入其中,推动形成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、抵制高额彩礼等社会新风尚,使村规民约真正成为基层党组织凝聚群众力量的有力武器。目前,富民县东村镇7个村委会均已修订村规民约。
群团组织注活力,发挥桥梁纽带作用。以村民需求为出发点,充分发挥群团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,联合团委、妇联等群团公益性社会组织资源,发挥自身优势,开展“美丽庭院”创建、“婚育服务进万家”讲座、青年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20余次,共同绘就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新画卷。相关活动开展以来,有9户庭院创建为“美丽庭院”。
坚持示范带动,以“好典型”引领“新乡风”
涵养文明新风,重在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在治理陈规陋习的同时,东村镇着力营造移风易俗的浓厚氛围,引导群众在文明新风中见贤思齐、崇德向善。
选树榜样,形成见贤思齐良好风气。持续强化先进典型引领带动作用,以道德评议会为重要抓手,将孝老爱亲、邻里和睦、移风易俗、家风家教等内容纳入评议范围,评选出身边的好人好事,经广泛推荐、层层审核、民主评议等程序,评选出“文明家庭”“最美家庭”“廉洁家庭”“健康家庭”20余户,激励广大群众对标先进、自觉看齐,培育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。
突出志愿服务,示范带动“引”出文明风。为深化移风易俗,倡树文明新风,富民县东村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整合党员活动室、农家书屋等资源,定期开展义诊服务、移风易俗主题宣讲、文艺演出等多项志愿活动,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,践行美德健康新生活。同时,在清明节、七夕节等传统节日时机,深入开展“我们的节日”等主题文明实践活动,融入移风易俗、弘扬敬老爱老新风尚等内容,为活动注入了新内涵新动力。今年组织开展移风易俗主题系列活动20余场活动,丰富了群众的日常精神文化生活,让新时代文明新风吹进群众心坎里。(富民县委文明办、东村镇)
相关新闻

图片头条

文明时评 更多…

专题专栏 更多…

中共中央宣传部?中央文明办 主办中国文明网?版权所有

京ICP备10031449号-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0120170041

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:(广媒)字第211号